气囊式体外反搏装置
发布日期:2022-05-23 浏览量:4996
体外反搏装置(EECP)是由我国中山医科大学郑振声教授领衔的课题组于1970年代研制成功,并于1980年代进入临床应用的巅峰时代,后由于各种原于进入低潮阶段,90年代远走海外进入“留学”阶段,于2000年代“留学”归来,进入复苏阶段,至此,具有中国特色的集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体外反搏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体外反搏治疗是一种无创、安全、经济、有效、绿色、自然的物理生物学疗法。它在心脏休息时(即心脏舒张期)对包裹在小腿、大腿及臀部的三组气囊序贯式加压,将双下肢的动脉血驱返到主动脉中,以达到在心脏休息时为人体提供第二次血供的目的,形成独特的“双脉动血流”效应,可表现为“一次心跳,两次脉搏”的惊人现象;在心脏工作时(即心脏收缩期),三组气囊瞬间同时放气,下肢形成空穴效应,心脏便可轻松的将血液射出去,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
功能介绍
以人体的心电R波为触发信号,在心脏舒张期,自肢体远端气囊向近端气囊依次充气,压迫肢体,迫使肢体和臀部动脉血液返流至主动脉,以提高主动脉的压力和血容量,从而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在心脏收缩期前,气囊迅速排气,受压的肢体血管突然放松,外周阻力急剧下降,有利于心室射出的血液经主动脉快速注入肢体动脉。以此按心动周期不断重复的工作达到其治疗的目的。
主要用途
1、提高主动脉舒张期压力和血容量,从而使冠状动脉、脑、肾等重要生命脏器的血液灌注量增加。
2、心脏收缩期,外周阻力急剧下降,有利于心室的射血,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
3、影响血液流变性及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4、增加血液循环、促进重要脏器的侧支和吻合口开放,改善微循环。
5、提高血流切应力,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阻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