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业务学习及继续教育的复习试题
发布日期:2014-06-11 浏览量:2376
关于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业务学习
及继续教育的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行日期( A )。
A、2004年12月1日 B、1989年9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传染病分为( B )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乙类、丙类
3.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C )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流行性感冒
C、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淋病
4.我院对于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 A )
A、2、6、24小时 B、6、12、24小时
C、12、24、48小时
5.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 C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1) 早发现 (2)早治疗 (3)早隔离 (4)早报告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6.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 C )
A、置之不理 B、在家中隔离
C、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7.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伤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是( B )
A、食物中毒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传染病事件
8.下列不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的是 ( D)
A.流行性腮腺炎 B.流行性感冒
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D.病毒性肝炎 E.新生儿破伤风
9.不须予以隔离治疗的疾病病人是 ( A)
A.痢疾病人 B.艾滋病病人 C.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
D.鼠疫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E.霍乱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10.下列不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的是(C)
A.流行性出血热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腥红热.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鼠疫、霍乱和炭疽
B.甲类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病人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
C.对疑得甲类传染病病人
D.对除了艾滋病病人、肺炭疽患者以外的乙类
E.丙类传染病病人
11.须予以隔离治疗的患者是B
12.哪种病人死亡后必须将尸体立即消毒,就近火化A
13.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的是C
14.必须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的是 D
15.下类哪个不是乙类传染病(D)
A病毒性肝炎 B伤寒和副伤寒 C钩端螺旋体病 D黑热病
16.下类哪个不是丙类传染病(A)
A疟疾 B麻风病 C流行性腮腺炎 D风疹
1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不当的(D)
A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B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
C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D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18.关于鼠疫下列概念正确的是:(C)
A.曾是甲类传染病,现已绝迹
B.仍是甲类传染病,但可在24h之后报告
C.甲类传染病之首,应立即报告
D.是乙类传染病,但应按甲类处理
19.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的关系是:(B)
A.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无关
B.人间鼠疫流行总是发生在鼠间鼠疫之后
C.鼠间鼠疫流行总是发生在人间鼠疫之后
D.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的流行几乎同时发生
20.关于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下列概念正确的是:(D)
A.是外来性传染病,我国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B.由于家鼠也能传染,故没有季节性
C.人群大多易感,所以无性别年龄之分
D.夏秋季多发,男性、野外作业者多见
21.鼠疫杆菌的特点是:(D)
A.革兰阴性杆菌,具有鞭毛和芽抱,能运动
B.革兰阴性杆菌,只产生内毒素
C.抵抗力较强,既耐寒又耐热
D.革兰阴性杆菌,既产生内毒素又产生外毒素
22.霍乱的潜伏期是:(B)
A.1~7天 B.l~3天 C.3—5天 D.7—9大
23.霍乱在我国流行高峰时期多在:(D)
A.5~11月 B.8~12月 C.7~10月 D. 3~8月
24.治疗霍乱患者在无细菌培养条件的情况下,多久可以解除隔离?(D)
A.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6天。
B.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3天。
C.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0天。
D.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5天。
25.治疗霍乱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A)
A.补液 B.补盐 C.抗病毒治疗 D.使用抗菌药物
26.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D)
A.神经系统 B.肌肉系统 C.骨骼系统 D.免疫系统
27.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经是:(B)
A.性传播 B.静脉吸毒 C.输血 D.母婴传播
28.感染HIV后到体内出现HIV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A)
A.窗口期 B.持续淋巴结肿大期
C.艾滋病期 D.急性期
29.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有:(D)
A.防止污染过的针头刺伤
B.避免接触病人的体液
C.一旦刺伤立即清洗,碘酒消毒
D.以上都是
30.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SARS冠状病毒(SARS-COV)是冠状病毒科的新成员
B.冠状病毒科的病毒与人和动物的疾病有关
C.病毒排泄物在空气中存活6小时,在血液中可存活15天,粪便中可存活10天
D.56℃加热90分钟,75℃加热30分钟可灭活SARS病毒;
75%乙醇5分钟病毒失去活力
3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B)
A.大部分患者无潜伏期
B.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
C.咳嗽、多痰,呼吸窘迫综合征
D.早期白细胞数升高,肺部影像学显示肺炎改变
3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通常是:(B)
A.15~20天 B. 2~10天 C. 2O~30 R D. 30~60天
3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3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A)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35.肺结核病:(B)
A.是遗传性疾病 B.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慢性传染病
C.是通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D.不是传染病
36.肺结核可疑症状:(c )
A.头痛、高热、嗓子痛 B.胸腹部痛、腹胀、吃不下饭
C.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有咯血 D.肥胖
37.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的简便有效方法:(a)
A.查痰 B.查血 C.查尿 D.心电图
38.肺结核主要通过:(c)
A.握手接触传染 B.经血液传染
C.传染性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的飞沫传染 D.吃饭传播
39.肺结核人管理不善可导致:(d)
A.容易产生大量的复治病例 B.大量的耐药病例
C.使该地区的结核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D.以上都是
40.全世界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在何年何地确诊?(B)
A.1999年在香港 B.1997年在香港 C.1999年在中国 D.2003年在越南
4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B)
A.消化道 B.呼吸道 C.皮肤 D.血液
4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A)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43
43.以下哪项不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的目的?(A)
A.预防再次感染 B.抑制病毒复制
C.减轻病情 D.缩短病程
4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在哪个季节?(C)
A.春夏 B.夏秋 C.冬春 D.秋冬
45.下列哪项不是人禽流感的早期临床表现:(B )
A.发热、流涕、鼻塞 B结膜炎
C 咳嗽、腹痛、腹泻 D 咽痛、头痛
46.人禽流感患者胸部x线可表现有:(A )
A.单侧或双侧肺炎 B 肺空洞形成 C 肺部钙化灶 D支气管扩张
47.下列哪项不属于业务学习 ( D )
A早读会 B 病例讨论 C 读片会 D实习生小讲课 E、专题讲座 F、手术演示
48.禽流感抗病毒治疗首选:(D )
A利巴韦林 B 泛昔洛韦 C 金刚烷胺 D 达非
49.关于对禽流感的易感性,正确的说法应该是(C )
A 老人与鸡易感 B小孩与鸭易感 C禽群和人群普遍易感 D妇女和养禽人员易感
E兽医易感
50.禽流感的最长潜伏期为( D )天
A 1 B3 C5 D 7 E 9
51.在《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禽流感属于:( A )
A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甲类传染病,疫情上报时间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C 丙类传染病,监察管理
D 乙类传染病,疫情上报时间城镇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52.人患禽流感潜伏期为( D )
1天 B 14天 C 9天 D 7天以内
二、填空题
1、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2、我国现行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4、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5、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6、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18、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9、国家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未及时组织救治、采取控制措施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6、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上述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带“*”部分为必填项目。它包括: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住址、患者职业、病例分类、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 。
28、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三、判断改错题
1、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市级)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专门的或兼职的部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及时对疫情报告进行核实、分析。(专门的)
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不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不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
情信息。 (定期)
4、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隔离措施的解除,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宣布。
(原决定机关决定)
5、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对传染病防治重大事项的处理。(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6、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不少于三人,并出示执法证件,填写卫生执法文书。(两人)
7、鼠疫临床表现主要为明显的毒血症状,同时伴有局部症状,以急性淋巴结炎最常见,其次为脑膜炎和皮肤型鼠疫。(败血症、肺炎)。
8、鼠疫潜伏期一般为2~7日。(2~5日)。
9、肺鼠疫最常见的类型,占85%~90%。(腺鼠疫)
10、霍乱弧菌干燥1小时或阳光曝晒l~2小时即可死亡,在潮湿衣服上可存活5周;(2)
11、霍乱我国发病季节一般在5~11月,而流行高峰多在6~9月。(7~10)
12、霍乱的流行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暴发、流行。(散发)
13、霍乱的轻度脱水:皮肤和口舌干燥,眼窝稍陷,神志无改变,一般失水2000ml。(1000)
14、感染HIV的人和黑猩猩是唯一传染源。(黑猩猩不是)
15、窗口期: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转阳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16、SARS冠状病毒室温24℃下在尿液中可存活至少12天,在血液中可存活15天,粪便中可存活5天。(10)
17、SARS的潜伏期在三周之内,通常为2~10天。(两)
18、SARS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多见于发病3~6天以后。(6~12天)
19、医学观察病例:近2周内有与SARS患者或疑似SARS患者接触史,但无临床表现者,应在自接触之日起医学隔离观察1周。(2)
20、SARS大部分患者在病程3~5天可出现X线阴影;(1~3天)
21、病原携带有两种状态,一是有症状携带;二是恢复期携带,亦称病后携带。(无)
22、鼠疫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无鞭毛,不活动,不形成芽胞,有荚膜,无需氧。(需氧)
23、鼠疫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多发,与疫源地自然条件、鼠类活动、繁殖及鼠蚤的生态特征有关。(夏秋季)
24、腺鼠疫隔离到炎症消散后再观察一周。肺鼠疫隔离至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痰培养(每3日1次)6次阴性。接触者观察9天,曾预防接种者检疫18天。(12)
2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季节多发。(冬春季)